>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60 – 中國網路社群自主性的緩慢發展

PAC 60 – 中國網路社群自主性的緩慢發展 中國於安全理事會上對敘利亞決議文祭出否決權

Justin Chiu

翻譯 邱崇軒

Passage au crible n°60

Pixabay

2012年2月4日,中國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對譴責敘利亞武力鎮壓的決議文祭出否決權。自2011年3月於德拉(Derra)爆發以來,敘利亞的民主抗爭已奪走超過8000位平民的性命。血腥鎮壓的畫面─尤其發生在侯姆斯(Homs),經由網路散布到世界各地,而在中國也同樣引起注意。許多專家學者甚至質疑中國政府這次作出的決定。如觀察網路社群上轉發的評論,官方的回應─國家利益或是不干預他國內政原則─似乎不再具備全然的合法性。面對民意興起的壓力,中國政府當局必須轉換態度。因此,於2月14日,總理溫家寶提到他已經準備好重新討論有關敘利亞的問題。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阿拉伯的春天運動喚起中國人壓抑塵封的情緒。還記得於1989年,爭取民主和自由的中國學生遭到政權的血腥鎮壓。自70年代末期,鄧小平主導的改革開放政策打開了公共討論的空間,進而造成整個80年代的中國充滿民主和政治的辯論。然而,天安門事件之後,政治主張幾乎消失於社會運動的訴求之中。由於國家的嚴格管制、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國際支持的削弱,仍留在中國的民運份子只好轉而推動公民社會這一概念,以保障基本的公民權利。

根據中國政府的資料,「群體性事件」從1993年的8700件增加至2004年的74000件。我們應該注意到社會運動的參與者,遍及社會各個階層,因為共產社會主義體制的崩解和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都衝擊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自此,無論是工人、農夫,還是都市居民,公務員或失業者都有各自抗爭的理由─這些社會運動因此是非常異質的。同時,逐漸富裕的中國社會開始重視公民權,使得司法人員(尤其是律師)成為公民社會重要的組成份子更是其捍衛者。在跨入20世紀的那些年,建立「法治國家」更成為中國共產黨文宣工作的核心。此外,在國際壓力下,中國於2004年第12屆中國共產黨全代會上宣布認同「人權」的概念。

中國政府認為外國的新社群媒體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中國在境內嚴格審查甚至全然禁止。然而,與ㄧ般認知相反,社群網站在中國的市場正蓬勃發展,企業間的競爭甚至非常激烈。但是,少數幾家私人業者仍宰治了這個擁有5億1300萬名用戶的虛擬世界。其中包括了騰訊(創立於1999年,類似MSN Messenger)、人人網(創立於2005年、類似Facebook)以及微博(介於Facebook與Twitter之間,創立於2009年)。

理論框架

一、人權概念的興起。三十年來的經濟和體制改革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大幅改善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民的生活條件。但是,GDP的成長掩蓋不了中國境內社會的不平等、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尤其是現今網路上轉載的影像畫面凸顯出這些問題。受過良受過良好教育並擁有更好物質生活的中國人民愈來愈無法忍受看到社會上悲慘無助的受難者,而主張這些人應該享有作為人的基本權利。
二、社群網站促進公民社會的崛起。如果我們考量到網路的效率、作為媒介的低成本,及其強大的宣傳功能,則不難想像,對各個階層人民來說,網路為何會成為自主性發展的寶貴工具。網路的存在,徹底改變了公民社會和國家政府間的時間和距離之關係。也因此,面對來自公民社會的批評,國家行為者必須不停地尋找新的回應觀點並說明政策,以證明施政的合法性。

案例分析

中國自視為新興國家的領導者,而不再遲疑發表與西方國家不同的觀點,如同我們於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遷大會上所觀察到的。其次,還必須考量到國內的因素,因為中國必須在今年完成政權交接,並把習近平成功送上黨政國家最高領導人的位子。在這個敏感關建時刻,無怪乎中國政府不支持一項得以推翻專制政權的國際計畫。

儘管中國的社群網站上出現支持敘利亞反對運動的聲音,但這不代表中國一般人民都認同或支持他們要推翻阿薩德父子四十年極權統治的民主訴求。事實上,中國的公民社會尤其不贊同中國政府剝奪了敘利亞人民獲得外國援助的任何機會,甚而支持一個鎮壓人民的政權。但是,網路的公共空間有其侷限,針對敘利亞問題的辯論很快地就退燒,因為在中國政府祭出否決權的幾天之後,網民的注意力已集中在其他新竄起的國內外大事之上。

中國的媒體和專家學者對否決權的批評並非完全不存在。然而,當中少有失去自我控制而跨越了禁忌紅線的例子。實際上,他們有可能因此犯下顛覆國家政權罪,如因指控2009年汶川大地震治理問題而下獄的郭泉教授。

對人民來說,網路的普及是社會發展的關鍵,但對中國政府來說,卻要擔憂因而產生的相關效應。因此,在工業與訊息部之下編制了三萬名人員專門負責網路的審查。但由於網路使用人口增加的幅度太快,官方審查因而愈來愈不嚴密。為了預防任何脫序事件,各個社群網站被要求負起檢控他們用戶的責任。因此,微博上,所有以藏文發表的訊息都會被審查。再者,去年12月,中國政府強制要求社群網站的新用戶必須使用真名註冊。此乃針對微博2億的用戶而來。然而,面對這一侵犯個人隱私的措施,微博的用戶持續表達出反對的意見,這些言論本身也同時見證了中國人權意識的興起。

參考資料

Chen Yingfang, « Les mouvements de protestation des classes moyennes », in : Jean-Louis Rocca (Éd.), La société chinoise vue par ses sociologues,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8, pp. 187-219.
Elias Nobert, La société des individus,trad., Paris, Fayard, 1991.
Laroche Josepha, La brutalisation du monde, du retrait des États à la décivilisation, Montréal, Liber, 2012.
Merklé Pierre, La sociologie des réseaux sociaux, Paris, La Découverte, 2010. Coll. Repère 398.
Nangfang Zhoumo (南方周末 ou Southern Weekly) : http://www.infzm.com/
Pedroletti Brice, Bougon François, « Le veto de Pékin sur la Syrie critique en Chine », Le Monde, 8 Fév. 2012.
Rosenau James N., Turbulence in World Politics: a Theory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Simmel Georg, Les pauvres, trad., Paris, PUF, 1998.
Zheng Youngnian, « China and Democracy: Not a Contradiction in Terms », in: John Wong, Bo Zhiyue (Éds.), China’s Reform in Global Perspectiv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10, pp.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