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 PAC 100 – 相互妥协以换取不确定的协商空间

PAC 100 – 相互妥协以换取不确定的协商空间 伊朗核武暂时协议,2013年11月24日

Josepha Laroche

邱崇轩 译

Passage au crible n°100

Nucléaire iranienSource : Wikipedia

针对伊朗的核武问题,十年来多次协商失败之後,2013年11月24日终於达成一项临时协议,由伊朗─外交部长Mohammad Javad Zarif─以及5+1集团共同签署,包含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丶美国丶法国丶英国丶俄罗斯)与德国。这项临时文件提出六个月的期限,以期达成最终的协议。至此,参与协商各方要求伊朗具体暂停核子发展计画。因此,伊朗的铀浓缩提炼不得超过5%,以防止任何军事上的用图。至於现存且超过20%的浓缩铀─接近军事用途─则必须与以销毁。此外,新的铀浓缩离心机将不得架设运作。同样地,所有进行中的工程,尤其是重水反应炉,也必须暂停。而面对这些要求,各国将取消对伊朗造成重大影响的部分制裁行动,作为交换条件。伊朗将可因此获得高达4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然而,绝大部分的国际禁运措施仍将持续,尤其是石油和金融交易方面。当然,这项协议可视为减轻冲突的第一步,但却充满不稳定性。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aité sur la non-prolifération des armes nucléaires, TNP)於1968年7月1日签定,并在各缔约国通过之後(美国丶英国丶苏联以及其他四十多国,伊朗在1970年即签署并通过这项条约),於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区别出两类国家,一为在1967年1月1日之前已拥有并爆炸核武器的国家,另一为未拥有核武国家。第一类缔约国(美国丶苏联和英国) 保证不帮助其他国家取得核武器。而第二类国家则保证不制造且不试图取得核武器。拥核武国家必须帮助无核武国家获得民间用途的核技术,以作为替代条件(第四与第五条)。也就是说,这些至今仍生效的措施主要目的在减少丶甚至消灭核武器在全世界的水平扩张。

依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国际原子能总署(Agence Internationale de l’Energie Atomique, AIEA)的任务在於管制无核武国家是否和平使用核原料。为此,国际原子能总署和每个无核武国家签署保证协定,以便确认各国能履行义务。随後还执行了一项提高国际原子能总署职权的计画,称为「93+2」,以加强管制的范围和各项细节。目的在於保障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效益。

伊朗仍是不扩散核武器的缔约国,自然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总署所有相关的管制检查。然而,十多年来,国际原子能总署怀疑伊朗暗地偷运以制造核武。经过多次谈判未果,国际祭出连串的制裁措施,现在则是彻底解决伊朗核武问题的时机。

理论框架

一、制裁如文明化的外交策略。制裁是国际公法组成之一,近几个世纪以来,国家以制裁作为反击的武器。制裁的目的在避免战争,惩罚任何一个违反国际规则的国家,以让它们悔改。因此,以外交手段有效地解决战争暴力,国家行为者同时让对外干预行动更文明化。

二、威慑强制外交的限制。强制外交不如军事策略目标确定,但仍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当然,强制外交旨在影响协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同时避免掉冲突可造成的人员和财物损失。然而,强制外交在参与行为者策略的互动对峙下,必须容忍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但是,这个无法预期的空间遭到以色列的否决和反对,它认为伊朗仅是在利用这项协议。

案例分析

於2003年,国际原子能总署宣布位於伊朗纳坦兹(Natanz)的核电厂有超过民间规范用途的高浓缩铀。因此,国际原子能总署要求伊朗证明并未发展核子武器。此後,伊朗和其他要求遵守禁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紧张。由於没有进展,国际原子能总署在2006年把伊朗核武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安理会通过了第1737号决议文以制裁伊朗,禁止任何有关核能和导弹领域的材料和科技的贩卖。这项决议文还定下了最後通牒。在2007年,安理会通过新的经济制裁措施 (第1747号决议文) 以反击纳坦兹核电厂的浓缩铀活动计画。美国也采取对抗措施,针对伊朗三大主要银行。自2009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总署不断对伊朗问题提出警告,而伊朗却在伊斯法罕(Ispahan) 成立第一个核燃料棒工厂,甚至宣布架设了7000个铀浓缩离心机。此外,伊朗也承认在库姆(Qom)有一个铀浓缩工厂。2010年,第四波强制性规范通过後,国际原子能总署提出「核计画可能朝向军事用途发展的严重疑虑」,促使美国和欧盟封锁伊朗的银行业。制裁涵盖了能源产业丶外国资产丶汽车业丶运输以及一般贸易。此外,西方国家禁止三千多名伊朗国民入境旅行。为了维护禁止核武器扩散公约,同时避免造成区域军事冲突,这项禁运制裁几年来对伊朗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尽管仍并无法解决核武问题。在此背景下,众多观察者认为於2013年11月24日签署的协议有助於化解冲突,促进全球安全。

但以色列则持不同的意见,总理纳坦雅胡提到这是一项「历史性的错误」。这项协议不可信赖而且仅是政治协商造成的拖延战术,伊朗将可藉此持续进行军事用途的铀浓缩活动。因此,以色列领导人抨击西方国家放宽制裁,并保留「自我防卫[…]以抵抗任何威胁」的权力。以色列尽管没参与此次协商,但表达了保持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如果以色列的反应并未和过去不同,然而一旦六个月期限一过,这个剧本仍有可能上演。事实上,如果无法找出最终的协议,危机将再次聚集所有参与这项临时协议的成员。

参考資料

Davis Jacquelyn K., Pfaltzgraff Robert L., Anticipating a Nuclear Iran: Challenges for U.S. Secur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Elias Norbert, La Civilisation des moeurs, [1939], trad., Paris, Calmann-Lévy, 1973.
Elias Norbert, La Dynamique de l’Occident, trad., Paris, 1975.
Laroche Josepha, La Brutalisation du monde, du retrait des États à la décivilisation, Montréal, Liber, 2012.
Lindemann Thomas, Sauver la face, sauver la paix, sociologie constructiviste des cris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L’Harmattan, 2010. Coll. Chaos International.
Tertrais Bruno, Iran : la prochaine guerre, Paris, Le Cherche-midi,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