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59 – 中國在非洲的土地投資

PAC 59 – 中國在非洲的土地投資 從農業開發至二次殖民

Philippe Hugon

翻譯 邱崇軒

Passage au crible n°59

Pixabay

自2012年初以來,討論糧食安全的會議持續召開,而其中有關國際土地交易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000年與2010年之間,土地交易的面積達到2億公頃,而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地被用在生產生物燃料而並非用在確保糧食安全(Cirad, IIED, ILC, 2012)。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土地交易問題和衍生的疑慮,因此日益受到關注,尤其當前農產品和糧食價格高漲,糧食安全遭受威脅。這些鮮為人知並且不透明的國際土地交易經常引發多方的激烈爭論,尤其是介於非政府組織(ONG)、國際組織、政府領導人、農民組織和學者之間。土地交易即是造成馬達加斯加前總統馬克·拉瓦盧馬納納(Marc Ravelomanana)下台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為他與南韓大宇公司商議的合約飽受批評。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三十多年來,我們觀察到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投資佔總投資金額的比率低微而且來自政府的農業補助也有下降的趨勢。然而,跨入二十一世紀的那幾年卻呈現出相反的趨勢。國際間大規模的土地交易,如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非洲)收購土地,逐年增加。事實上,各國不僅覬覦非洲的地下資源(礦產、石油),更看重非洲肥沃的土地。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說各國為了取得土地而投入一場「全球大富翁」的遊戲。然而,除了一些經過媒體報導的土地收購計畫,其實仍有許多計畫並不為人所知。

理論框架

1. 土地交易的快速增加。在農產品價格上揚、金融市場高度不穩定以及糧食消費預期增加的全球大環境之下,土地交易─不論是透過買賣或是長期租賃的形式─快速增加。

2. 新殖民主義的興起。如同中國政府和許多國際組織所提倡的,中國在非洲的土地投資符合援助發展的策略,能夠創造出新的契機,或是如同許多非政府組織所指責的,這些土地投資難道不是一個新的殖民主義 ?

案例分析

土地收購的首要目的在於生產生物燃料。其次,佔領這些土地的同時也表示出對未來糧食安全和消費模式改變的預測。最後,土地收購亦是一種金融投資。我們可以歸納出三種類型的投資者:1) 缺乏土地但必須進口大量糧食且擁有雄厚資金的國家。2) 大型的農業食品集團和工業業者,此類投資者的介入代表食品工業生產上下游的整合以及農業契約的出現。3) 視土地為金融投資選項的投資者和銀行。

至於土地交易的「賣方」和「出租者」則是財力匱乏但擁有可運用土地的國家。尤其在非洲,自2004年以來已有超過250萬公頃的土地被出售或是出租。在非洲的阿拉伯國家中,超過80%的土地為廢耕地 ,造成非洲成為投資者覬覦的對象,並希望藉此滿足糧食安全和能源的需求。同樣地,來自食品工業業者和金融業者的投資也持續增加。

全世界的農業都有來自中國的投資。整體而言,中國在全球掌控210萬至280萬公頃的土地,散布在南美洲、非洲和東南亞(約30萬至40萬公頃的土地用作稻米和木材的收穫)、澳洲、俄羅斯和哈薩克(87400公頃)。而在非洲從事土地收購的單位業者則來自:1) 國營企業(如在加彭、迦納、幾內亞、坦尚尼亞、多哥和贊比亞等國活動的「中國農資集團」。2) 地方政府(如「山西農資集團」。3) 個人的收購行為。

收購土地可獲取多重利益,如投資金額可彌補下降的官方援助發展政策、取得科技和相關專業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收益、確保糧食安全或是為了賺取外幣(如生物燃料的例子)。事實上,中國的種子可以提高產量至兩倍。然而,土地收購的其他後續效益則引發更多問題。如中國人遷入進駐莫三比克的大型農地,在卡達菲垮台前商議並預期向中國出口稻米的馬利比亞計畫(Malybia Project),又或是在贊比亞200萬公頃農地生產生物燃料和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生產棕櫚油的開發計畫。這些投資計畫的主要風險為:1) 土地財產的衝突,因為弱勢地方社群可能因此失去土地權(80%的土地沒有土地權狀規範)。2) 土地收購的合約不透明。3) 違反糧食安全和糧食主權。 4)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在雜交水稻、基因改造作物和控制種子等方面造成的問題。

然而,相對來說,土地交易也可能帶來新的契機,合約中的不同行為者都須承擔各自的責任,特別是農民的地權應該有所保障。此外,代工合約或是引進的基礎建設應該讓家庭農業業者可以享受輸入的資金和貸款以及大型企業經營專有的外包生產模式。

參考資料

Afrique contemporaine « Investissements agricoles en Afrique » (237) N, 2011.
CIRAD, IIUED, ILC (M Taylor ,al) www.landcoalition.org/cpl/CPL-synthesis-Report, déc 2012.
“Land grab 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nd deals in Africa” Juin 2009 – IIED, FAO and IFAD – Lorenzo Cotula, Sonja Vermeulen, Rebeca Leonard, James Keeley.
Hugon Philippe, Clérot Fabienne, « Les relations Chine-Afrique- les investissements agricoles au Mali », Rapport MAEE, 2010.

1 全球共有15億公頃的土地用來耕作,相當於全部27億公頃可耕地的55%。在阿拉伯國家中,只有1億9000萬公頃的土地已被運用,亦即僅佔了所有土地的五分之一(source Agrimonde, F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