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55 – 遭國際社會驅逐的北韓

PAC 55 – 遭國際社會驅逐的北韓 領導人金正日之死

Thomas Lindemann

翻譯 邱崇軒

Passage au crible n°55

Pixabay

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之死以及日後由他兒子金正恩所領導的三人接班小組,重新激起該如何緩和與改變北韓政權的討論。西方各國政府的初步發言表示其領導人非常關切並且將堅決反對北韓政府任何鎮壓人民的舉措。部份西方領導人甚至鼓勵韓國的春天,而輕率地忽略了這個亞洲斯巴達國家的軍事潛力。然而,除了道德問題以外,所有分析都認為北韓並非是一個能改變領土現狀的強權。近代歷史表明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北韓不具有侵略擴張決心,只要我們能更關切北韓政權尋求國際認同背後的象徵意義。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1950年,相鄰的南北韓爆發了武裝衝突。在韓戰期間,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曾因戰術考量而試圖使用核武。於1953年簽訂的朝鮮停戰協定劃下了38度線但實際上並未簽署和平條約。此後,儘管有若干衝突事件,但未曾發生重大的武裝對抗。近來,於2010年3月發生的南韓天安號護衛艦沉船事件,北韓遭指控是始作俑者。這起衝突之後,北韓遭到國際社會的制裁並被孤立。而在這之後,北韓轟炸延坪島─位於朝鮮半島西側且靠近海上分界線(爆發於2010年11月23日) ─再次凸顯出兩韓之間的脆弱關係。北韓新領導人金正恩於日前表示,南韓在金正日葬禮期間所做出的種種無禮行為將遭受懲罰。而至於北韓的核武野心,自1993年以來,北韓已多次違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在1994年的框架協議以及 2007年的北京協議之後,北韓曾暫時放棄核武以獲取經濟援助和某種程度上的外交承認。然而,繼2006年的核武試驗之後,在2009年5月,北韓又進行了第二次試驗。如今,核武談判已陷入僵局。

理論框架

我們可運用兩項重要的概念:

一、傳統的分析方法─理性抉擇 (rational choice)─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危機能平和地被化解,因為和平所帶來的淨物質利益大於戰爭所帶來的淨物質利益。現實主義的理論家強調安全成本在整體支出/收益平衡之中的重要性。依照此一邏輯推論,若美國對北韓施加的軍事威脅愈嚴厲且愈可信,將愈容易緩和北韓的行為,進而放棄核武計畫。而傾向於自由主義的分析則是強調經濟制裁的效用,而可以用來阻止一個國家的踰矩行為。

二、然而太強硬的策略實際上無法解決北韓問題,一旦其政權的存亡遭受威脅或是被國際社會公開污辱,甚至會造成反效果。若按照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e)的分析來看,北韓的行為者試圖在政治舞台上證明他們的形象與存在。因此,若他國與北韓建立外交關係─此乃一種象徵性的獎勵─應可成為緩和衝突的一項決定性因素。相對來說,替某一國家貼上標籤可能會導致該國的激進化,因為該國行為者的身份意識會隨著交流關係而互相建立並且互相改變。

案例分析

任何對北韓局勢的分析都必須探討下列兩個問題:領導人的野心是否與領土現況一致 ?此外,為何北韓的決策者決定使用危險的戰爭邊緣政策 ?

首先,儘管北韓領導人不時提出浮誇的侵略性言論,少有資料足以證實北韓有擴張領土的野心,因為,金氏「王朝」的合法性來自於領導人的神格化,而此神格化僅在北韓境內成立。此外,自1953年以來,北韓政府力圖表現出自給自足的形象,而非投入侵略戰事。就算是假設性入侵南韓,對北韓的領導人來說,應該都是無益的。事實上,享有如同西班牙生活水準的南韓人民怎麼可能接受一個絕對專制政權的統治

所有跡象皆表明了北韓政權運用核武議題以換取國際間更多的重視。然而,北韓無法滿足其人民最根本的需求,其政權的合法性於是成為另一個議題。此外,我們都知道於2002年,北韓政府完全無法接受被納入「邪惡軸心」(axis of evil)。小布希甚至稱北韓政權為「可恨侏儒」─聯想到金正日的矮短身材。於2009年的美國獨立紀念日,北韓領導人在革命歌曲的陪襯下發射了一個太空衛星,而所要傳達的信息似乎很清楚:「憑藉武器,我們將強迫你們認同北韓」。

面對如北韓這樣的行為者,各種威脅、制裁以及不負責任的言論都可能造成反效果,促使北韓政權採取更強烈的手段。類似不當的舉措甚至可能在北韓內部強化政權的合法性,因為持反對意見的人將被看做是支持美國的叛徒,此外也可能鼓勵北韓投入軍事武器的升級。此類強硬政策的成果是否定的。南韓總統李明博中止了前總統的「陽光政策」,而在鄰近邊界線的區域進行軍事演習。然而,此一外交孤立政策並沒有因為歐巴馬上任而結束。與南韓總統的策略相反,歐巴馬政府對北韓外交的重點在於「戰略性耐心」並主張開放政策,前提是北韓須釋出善意。糟糕的是,南韓總統李明博於2010年8月15日暗示了北韓政權即將衰亡,並向南韓公民提出徵收一項新稅,以準備兩國統一。

在這個背景之下,針對2010年12月北韓轟炸延坪島此一衝突,我們應該看作為北韓面對恐懼的反動,而並非北韓帝國主義政策的呈現。

參考資料

Bourmaud Daniel, « Le complexe obsidional de la Corée du Nord », in : Josepha Laroche (Éd.), Passage au crible de la scène mondiale, Analyse de la scène mondiale 2009-2010, Paris, 2011, L’Harmattan. Collection Chaos International, pp. 89-92.
Braud, Philippe, L’Émotion en politique,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6.
Laroche Josepha, La Brutalisation du monde, du retrait des États à la décivilisation, Montréal, Liber, 2012.
Lindemann, Thomas, Sauver la face, sauver la paix, sociologie constructiviste des cris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L’Harmattan, 2010. Collection Chaos International.
Wendt, Alexander,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