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113 – 受市場威脅的生物多樣性

PAC 113 – 受市場威脅的生物多樣性 第65屆國際捕鯨委員會,波斯托羅,2014年9月11至18日

Valérie Le Brenne

李若珊 譯

Passage au crible n°113

2014年9月11日至18日,每兩年召開一次的第65屆國際捕鯨委員會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 會議在斯洛文尼亞的波斯托羅舉行。將近90個國家出席此項會議,而議程討論重點尤其圍繞著日本捕鯨的情況;日本政府時常因以科學研究為由實則進行商業捕鯨而遭受譴責。由於澳洲提出控訴,在2014年3月,位於海牙的國際法院做出裁決,下令要求日本停止在南極海域的捕鯨計畫。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1946年12月2日,各國在華盛頓簽屬了捕鯨管制國際公約之後,國際捕鯨委員會至此成立,至今則有89個會員國。主要目的在於《監督保護鯨類族群的適當數量進而讓捕鯨產業有秩序地發展》。此外,其任務包括制定保護這些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措施,捕捉數量的限制及科學研究的管理,且更要確保各項成果的保存與分享。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捕鯨委員會將捕鯨行為分成三種型式,並各自依照不同的條例管理:1)商業捕鯨,2)原住民為生存捕鯨,3)科學研究捕鯨。然而,第一項因1986年當時法律宣布就已被嚴格禁止,第二項則是以鯨肉用於原住民食物供應的前提下延續著。相反地,科學捕鯨並不受到管制,且保有著合法性質。

其實,國際捕鯨委會會成立的原因,即是為了延續自1939年起,嚴格禁止在南半球的捕獵活動的正式規定。因為,自19世紀以來,由於捕鯨船以及海上處理工廠的相繼出現,獵捕行為持續增加;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鯨魚甘油為成分的炸藥市場蓬勃發展,加速造成某些鯨類面臨瀕臨絕種,如藍鯨及座頭鯨。

然而,商業捕鯨自1949年恢復進行。在日本,捕鯨活動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解決糧食嚴重短缺的方式之一。之後,各國不遵守捕鯨的數量限制,國際捕鯨委員會又無法有效制裁違法國家,終於導致鯨類數量再次銳減。1961年至1962年期間,最少有六萬六千頭的鯨魚在南極海域遭到殺害。面對此一令人震驚的情況及環境危機,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員國在1982年投票決定建立一個監督機制。為逃避管制免,進行捕鯨活動的主要國家─包括蘇聯、挪威及日本─皆正式提出反對。

在冰島的支持下,挪威至今仍反對這項法規,且持續進行商業捕鯨。而日本政府則是遵從它於1986年做下的決議─核發專門研究許可,利用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管制漏洞進行商業捕鯨活動。

理論框架

一、以科學正當性作為政治手段。日本以科學研究為由,在國際間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實際上是為了規避捕鯨領域全球治理的規範。因此,日本同樣地也造成環境領域專家的科學資產和信譽的損害。
二、設置保護區以維護生物多樣性。面對保護瀕臨絕種的物種的種種困難,保護區─劃設廣大的保護區域─似乎成為今後達到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案例分析

正是因為國際法院的裁決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第六十五屆國際捕鯨委員會就1946年國際公約的第八條規定,針對科學捕鯨管制進行深入討論。事實上,此條文指出《如果各國家提交提案審查「…」,其會員國擁有決議是否核發許可的最終決定及此權力優先於委員會的其他法規,亦包括依據公約設立的監管機制》。儘管日本認可1986年修改的公約內容,但日本卻依據這最早的法條規定,以在南極區域的研究計畫(JARPA) 為名核發特別許可。此項計畫從1987年即已開始,於2005年,在未事先取得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科學委員的同意下,進入第二階段(JARPA II)。並且,評估下來從1987年到2009年,超過一萬頭鯨魚遭到捕鯨炮擊中捕獲。然而,日本的鯨類研究所(ICR Whaling)自成立以來,僅提出極少的研究成果,這個觀察更令人擔憂。一項發表於2006年的研究指出,日本鯨類研究所十六年來只發表了四篇研究報告。因此,海地國際法院的裁決證實了此研究計畫事實上隱藏了商業捕鯨為實質目的的指控。儘管被下令禁止這些捕鯨行動,日本政府今年年底仍宣布提出新的計畫(JARPA III)作為反擊。日本政府再三強調捕鯨的科學研究用途,並利用國際法院的結構性漏洞,以擺脫這依然不完善的法規條例的限制以及缺乏懲處手段的裁決。尤其,它嚴重削弱為環境保護而做的所有科學評鑑的可信度。

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遏止非法商業捕鯨,保護區的劃設成為優先考慮的辦法之一。就目前情況,為捍衛受到嚴重威脅的保育類動物而在關鍵地區建立遼闊的保護空間,應可實質上改善其復育率。除了各國的海洋保護地區─依據各國國家主權管理的專屬經濟區 (又稱經濟海域) ─,國際捕鯨委員會也在澳洲海域及印度海域負責管制兩個保護區。但欠缺監督制度,要管制涵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經濟海域,仍是極度複雜的。去年一月,非政府組織 「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為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為訴求,並在海上組織宣傳行動─尤其批判日本捕鯨艦隊在澳洲海洋保護區的侵略。這個非政府組織以其激烈的護漁行動聞名,常在捕鯨船正要進行獵捕行動時,駛入漁船和鯨魚中間,希望藉此提高日本人民的意識。也因此,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鯨肉奢侈食材的消費量逐年減少。根據ICR Whaling的報告,2012年捕獲的1211噸鯨肉中就有908噸未賣出。如果鯨類保護必須依賴有一個全球規模的治理單位,同樣也必須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改變輿論的意見,進而改變市場的供需。

參考資料

Habermas Jürgen, La Technique et la science comme idéologie, [1973], trad., Paris, Gallimard, 1990.
lemonde.fr, Planète, « Le Japon repart à la chasse à la baleine », disponible à la page : http://www.lemonde.fr/planete/article/2014/09/07/le-japon-repart-a-la-chasse-a-la-baleine-dans-le-pacifique_4483326_3244.html
Marguénaud Jean-Pierre, Dubos Olivier, « La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e et européenne des animaux », Pouvoirs, 131 (4), 2009, pp.113-126.
Raffin Jean-Pierre, « De la protection de la nature à la gouvernance de la biodiversité », Écologie & politique, 30 (1), 2005, pp. 97-109.
Site officiel de la CBI, disponible à l’adresse suivante : http://iwc.in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