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 PAC 44 – 网络犯罪的发展方式

PAC 44 – 网络犯罪的发展方式 谷歌网络的盗用

Jenna Rimasson

翻译 Jenna Rimasson

Passage au crible n°44

Pixabay

2011年6月1日,谷歌宣布其网络遭到非法入侵。许多美国高层官员、中国异议份子以及军队成员都因这个行动受到波及。华盛顿对这个网络攻击事件严肃看待,而北京当局则否认政府有涉入这项非法活动。

历史回顾
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
参考資料

历史回顾

从越战开始,互联网就一直被视为一种本质与战斗、军事与民主概念息息相关的技术。现在的电脑间谍活动成为了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都试图加以防止的威胁之一。在虚拟世界里,互联网往往能呼应支持现实世界的斗争。2001年4月,一位中国飞行员在海南岛上空因受美国间谍机的攻击而死亡,而五角大厦的官方网站随即成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 2004年,则是韩国政府成为电脑间谍的目标。次年,中国黑客闯入了日本大型企业的网络- 包括三菱和索尼 – ,而大使馆和日本外务省的网络也遭入侵。要特别注意到,此入侵行动是在中国对日本在亚洲杯足球赛失利后发生,这是在中国的反日情绪出现后的一次关键事件。2006年,美国纽波特的海军作战学校的系统也遭到入侵,随后法国和德国国防部网站也受害。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否认中国政府有参与任何上述的活动,但他却在2007年8月27日向德国总理默克尔道歉。

理论框架

一丶 网络犯罪。它涉及了刑事罪行,例如通过计算机工具来进行诈骗,知识产权和保密性的破坏,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通过这一概念,我们注意到新技术的引进、公民技能的提升和网络动员的增强所带来的挑战。网络犯罪也让许多对国家权力垄断现象的质疑浮现出来,特别是领土控管和安全两方面。在公共领域之外,政府有时不得不与非传统行为者进行谈判,这些非传统行为者能对知识和生产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透过计算器网络来进行的产业间谍活动,因此属于网络犯罪的一种。

二丶 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隔阂的消除。诺伯特埃利亚斯 (Norbert Elias) 已经强调了宏观社会实践的发展似乎与微观社会行为的演变有关连。全球化的加速与其进程,加强了不同的行为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两个领域的互动之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国际秩序的重塑现象,这个国际秩序从前由国家行为者所主导,现在则出现了可以与之竞争的参与者,甚至出现了可与国家当局等量齐观的行为者。

案例分析

中国政府为求保持对主权的垄断,试图限缩新兴行动主义的发展,行动主义与信息和通信技术 (NTIC) 息息相关。为此,中国政府将专长于此一领域的公民纳入与他国对抗的工具之中。中国解放军已在这一领域上投注相当大的心力,现今有一整个部门专门负责处理网络相关的事务。成千上万的工程师被招募为网络士兵。这个公民与国家领域紧密联系的情况– 由于这一技术发展趋势 – 提供了北京当局一个由上而下推行民主开放的机会。然而,这一基本区别的模糊化让情况变得更复杂 – 以网络犯罪而言 – 让其它国家难以归罪于中国当局;国家当局随时可以拿网络世界的司法真空当借口,推托国家对私有个人行为控管的无能为力,以摆脱所有的责任。

要控制这些无形和分散的网络行为,以及制订相关的法律措施,就国际或国内层面而言都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年轻一代渴望更大的自由,并且勇于探索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可能性,因此促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政治监管新模式。如今政府不能再要求对信息的传播有完全的掌控,并且也要面对公民新闻的竞争。而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与之相关的安全措施则显得效率低下;中国领导人也试图建立一个互联网上对家用计算机进行过滤监控的软件 –「绿坝」软件 – 结果以失败收场。这些设备的不足在国际层面显露无遗。现在在网络上组织的社团,不论是合法或非法的,都能够在公共空间表达他们的诉求,并能够直接登上全球舞台。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区别已经过时的同时,并隐约浮现了一个“全球本地化” (glocalized) 的现象。

在互联网上的操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技能,而且价格便宜,具有很大的媒体影响力。这些网上活动的行为者并非只来自民间社会,其它像是商界人士,政府机关,甚至是非法组织都有从事相关活动。这些网络上的对抗主要发生在功能性质类似的竞争者之间,各竞争者的实力也可能是不对等的。在这方面,像是索尼公司其网络在谷歌的电子邮件遭到黑客攻击后的一个星期也受害。个人之间和国家界限的模糊从而延伸到不同领域中,前者成功地建立了具独占影响力的地位,破除了阶层分明的系统中公共部门占主导地位的情况。

如果网络犯罪具有某些恐怖主义的特点 – 突然袭击,象征性的目标,媒体渲染和政治目标 – 过去的事件表明,国家行为者并非仅仅是目标对象。国家也可以通过这种非正式对抗的工具来获取信息,操纵信息或破坏数据传输系统。然而,其中运用的方法与参与的实体本身就带有一个信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对中国异议份子和美国官员的谷歌电子邮件信箱 (Gmail) 的入侵并非普通事件。在此我们要回溯到2010年中国和谷歌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该公司,指责中国当局对网络进行各项审查,决定将其网络移到香港。此外,这项对资料保密规定的侵犯与损害发生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财政紧张的背景下。事实上,中国在3月宣布将卖掉92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债券。本次交易间接地反映了美国货币霸权的信誉如今已经因其庞大的公债受到损害。自从2001年9月世界贸易中心的袭击以来,美国当局采取了镇压的态度,积极打击这这种网络犯罪行为。然而,所涉及的行为者的异质性和其动员的流动性考验着国家或跨国家间扫除这些威胁的能力。此外,各国政府的拒绝让建立全球网络警察的计划失败,因为这个计划的实现代表国家必须移交部分权力给超国家机构。总而言之,这些由其它国家所参与犯下的网络犯罪遭到白宫强烈的谴责,这类的网络犯罪也凸显了扰乱威斯特伐利亚国家秩序的非国家行为者介入的情况,而某些国家采取了有利于前者发展的政策手法,此作为则受到普遍的谴责。

参考資料

Arquilla John, Ronfeldt David, Networks and Netwars. The Future of Terror, Crime and Militancy,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Publishing, 2001. par la Maison Blanche
Douzet Frédérick, « Les Frontières chinoises de l’Internet », Hérodote, 125, (2), 2007, pp.12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