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5 – 數位化的衝擊,象徵性的統治

PAC 5 – 數位化的衝擊,象徵性的統治 Google 與數位圖書商業化

Alexandre Bohas

翻譯 邱崇軒

Passaga au crible n°5

在短短幾年之內,創設於加州的山景城 (Mountain View) 的 Google 谷歌公司)即已 掌控網路世界的搜尋引擎。五年前,Google 大規模投入圖書數位化,目前它計畫商業販 售這些數位書籍,且截至 2009 年 10 月為止,已取得三萬個出版商的支持。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Google 於 2004 年 12 月推出線上書店 (Google Edition,以下簡稱谷歌書店)計畫在 國際文化圈引起不小爭議。透過與西方各大學的合作,谷歌完成了含蓋各領域且超過一 千萬冊圖書的數位化,但其中僅 180 萬冊屬於公共出版領域書籍。此違背智慧財產權而 以利益為導向的模式在北美、歐洲和中國都引起激烈的反抗。

理論框架

由於文學作品屬於「世界公共財產」的範疇,谷歌網路書店所衍生而來的眾多問 題可從商業交易、市場壟斷以及文學作品的市場屬性等方面來討論。這些問題正是 Susan Strange 提出「知識結構 (knowledge structure)」這個概念所要探討的:非國家行 為者的行為旨在掌控提供知識的媒介和相關程序,並藉此引導大眾的喜好、觀感、意見 和他們的行為。因此,在國際結構形成的初期階段,任何潛在的知識結構的獨佔控制都 可能構成關鍵性的影響,正如同安全和生產問題。但是,在虛擬文學領域,Google 已經 發展出一個整密的網絡,且其他公司追趕不及。由於掌控行銷方式和宣傳資源,這個加 州的公司再次證明美國在各領域的獨佔地位。
這個不平衡的情勢引起迴響,反對聲浪以法國國家圖書館前館長強內奈 (Jean- Noël Jeanneney) 為首。他們的訴求為尊重「文化差異 (cultural diversity)」,此一原則其 實在電影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就已被引用。這些多元文化的支持者認為,不僅是電影,圖 書也不應該屈服於市場供給和需求的機制。實際上,他們並不認為圖書是一般的商品。 甚者,這些文化商品應該在一般法規下制定例外條款,以保護較不具市場競爭實力的業 者。

案例分析

約2百萬冊的圖書經由谷歌網路書店以數位方式出版,這個較傳統出版業更具競 爭力的模式將使國家喪失在文化領域的掌控能力;此外,也證明了 Google 的科技實力 和雄厚的資金。為了鞏固搜索引擎龍頭地位,Google更進一步打造文學世界,並提供文 選、圖書節錄免費瀏覽。儘管 Google 同意撤下部份資料(須由作者或出版商主動要求), 但在經過與出版業者漫長的談判後,Google 仍然取得數百萬冊仍受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圖 書作商業販售的許可。所有讀者購買的數位書籍將因此視同為正版商品,且其中金額將 有37%分給 Google,另外63%保留給財產權所有人。

Google 是首個投入線上數位書店的企業,確也首次遭致廣泛的批評,其他潛在競爭 對手(譬如微軟)也因此打消投入這項新興產業的念頭。何況微軟並不具有競爭性,因為 根據美國紐約南方法庭2009年10月28日的判例,在進行數位化程序前,它必須獲得每一 方的同意。在國際上,某些出版業者(如法國的 Vrin、L’Harmattan) 為了提高在網路上的 能見度,早已接受將眾多的書籍置於Google 線上書店出版。

Google因此成為網路上不可忽略的勢力,挑戰著排名第一的亞馬遜數位書店。且由 於僅僅收納全球經典文學作品,Google 得以在極短時間內建構完成一座虛擬圖書館。擁 有龐大資金並藉此強勢進入數位文學市場,這個企業已在全球布局內取得中心位置。此 情勢不僅利於吸引更多讀者,同時保障廣告收入,此外,還可預先加上未來買賣得來的 版權收益。但需要知道此書店比較像是掃描、收納後的紊亂紙堆,依據商業的模式,而 非以增進知識和教學為原則做有條理的編排。然而,其他規模普通的數位圖書公司,發 展受到限制,僅能冀望谷歌科技和金錢上的協助。

至於「Europeana」和「Gallica」計畫,雖然集合二十六種語言共四百萬冊書籍,目 前亦僅能算是個案。以上都彰顯了欲在數位出版領域維護文化差異,行為者的力量仍然 薄弱。實際上,歐洲國家都認為需要建立一套獨立運作的數位資產管理機制,但缺乏再 次啟動的決心,使得計劃停滯不前。或許他們在網路上的影響力已邊緣化,或許他們承 接谷歌立下的市場法則。換句話說,谷哥線上書店不僅代表一個私人跨國行為者侵略性 的成功,亦是構成美國霸權的其中一個工具。

首先需了解到谷歌選擇某些著作,使讀者逐漸培養成一個閱讀習慣,甚至此種獲得 知識的方式再造就一批新的讀者。由於著作可以透過多種不同形式販售,Google 讓閱讀 變得分段、分散且不連貫。此外,尤其在美國,Google 和某些大學合作推行書籍數位化 工作,使得特殊的世界觀點。後者顯露出 參考資料的階級 排名 出版順序 由於使用一半 的英語參考資料,促進英語優勢。最後,Google 的統計法來自連結數量和名望, 此邏 輯將給與愈早數位化的作品優勢。

我們可以相信Google目前投入的數位化程序 僅是一種使資訊處理現代化的模式。但 實際上,此種數位化衝擊首先強化美國象徵性的統治力量。因此,達恩頓 (Robert Darton) 提到一個新的文學全球共合國 (République mondiale des Lettres) 正逐漸成形,但 從結構上來說美國的,對於超極霸權衰落的支持者來說,儘管不樂意也並不見怪。

參考資料

Chartier Roger, « L’avenir numérique du livre » , Le Monde, 26 oct. 2009, p. 20.
Darnton Robert, « Google & the Future of Books »,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2-20 Feb. 2009, pp. -11.
Jeanneney Jean-Noël, Quand Google défie l’Europe. Plaidoyer pour un sursaut, 2ème éd., Paris, Mille et une nuit, 2006.
Mattelart Armand, Diversité culturelle et mondialisation, Paris, La Découverte, 2007. Coll. Repères. Strange Susan, States and Markets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ème éd., Londres, Pinter,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