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65 – 水資源的全球治理

PAC 65 – 水資源的全球治理 2012年3月12至17日在馬賽舉行的第六屆世界水資源論壇

Valérie Le Brenne

翻譯 張瀞云

Passage au crible n°65

Pixabay

在世界水資源協會的主持下,第六屆世界水資源論壇於2012年3月12至17日在馬賽舉行。這個三年一度的活動,本屆以「治水興水,時不我待」為論壇主題,集合了超過兩萬名來自140個國家的與會者。這些國家已經參與處理各類與水資源取得與水資源淨化有關的議題。藉這個機會,與會的各國部長也通過了一項聲明,期望能加速讓各國實施飲用水權利法,這項權利在2010年7月已受到聯合國大會的承認。此外,網路上也成立了一個線上論壇-水資源解決辦法平臺,以期能夠蒐集多元的市民意見。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從1997年以來每三年舉行一次的世界水資源論壇是源自於世界水資源協會的發想。世界水資源協會成立於1996年,它獨立於聯合國組織的運作,定期集合了與這個領域有利害關係的行為者,目的在於促進各界討論與經驗交流。在這個情況下,這就牽涉到建立一個「共同的策略觀點」,並且一起制訂適宜的解決方案。這個成立在馬賽的多邊平臺也得到了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諮詢會員地位,目前集合了代表了60個國家的300多個組織。

特別要注意到,從六O年代以來,對於天然資源枯竭的發現已經促成了許多針對環境議題而舉行的國際高峰會。在1977年,馬德普拉塔會議也首度把水資源定義為人類的公共財,並且警惕各界有關水資源的風險。然而,仍必須等到1992年的都柏林會議,全球治理的指導方針才得以被發表。這個首度公佈的指令採納了多元化水資源管理的原則,這個原則從此成為全球性的參考方針。這一套管理方法是受到法國模式的啟發,仰賴對流域水資源進行全面的控管,並且必須授權部分公共建設資源給私人企業使用。

和里約高峰會一樣,這個會議對於水資源匱乏的全球意識的覺醒是相當關鍵的一步。特別是這個會議讓各方對於成立世界水資源協會達成共識。在2000年,千禧年高峰會也更新了世界水資源協會的使命,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寫下了「取得來自更佳水源的飲用水」。

理論框架

我們必須記住兩個重點:

一丶 某一領域的多邊主義化現象。作為全球的公共財,水資源的管理牽涉到全球治理的施行。因此,舉行定期的全球論壇似乎也算參與了建構新的多邊主義的過程,如同羅伯特.考克斯(Robert Cox) 所提出的分析。

二丶 一個管理模式的輸出。改善水資源的取得以及水資源的淨化必須要有大量的資金,而這樣大筆的投資似乎不是那些貧窮國家所能承擔的。因此,法國的PPP (Partenariat Public-Privé) 模式(公私部門合作模式)就是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優先解決方案。然而,根據詹姆士.羅森諾(James Rosenau) 的理論,國家主權外的行為者的增加卻會對這種治理模式提出挑戰,並且對重要資源的商品化現象提出質疑。

案例分析

第六屆世界水資源論壇的舉行反映了全球治理的開展超越了嚴格的國家界線。在這方面,必須注意到每一年全球就有五百萬人因為飲用了不衛生的水而罹患疾病,也是全球死亡率的第一大原因。同一時間,人口增長、灌溉面積增加、都市化與工業污染增加都是造成水資源枯竭的原因。因此,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期望能在2015年之前將那些無法永續取得健康飲用水的人口百分比減少為一半,這個計畫需要所有多邊協商中的相關行為者的合作。

此外,要改善開發中國家飲用水的取得與淨化就必須要有公共建設方面的大量投資。在不同的多邊會議中已進行的談判協商也促成了許多國際機構決定採用法國公私部門合作的管理模式。這個模式基於經濟的全球公共財概念來運作,促成了問題的解決方案由市場眾多相關行為者來承擔。這也意味著非免費的性質應當要有相關設備方面持續性的資助,而關於這個議題的責任應當要分攤落實到人民身上。在這方面特別要強調的是,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限定將相關援助核發給實行這個管理模式的受援助國家。

然而,這種作法仍然受到許多非政府組織的質疑,它們否定了開發中國家的資源商品化現象。對於這些非政府組織而言,私有化會造成新的不平等現象,因為這會增添一筆額外的家務支出。事實上,這個經濟的觀點與公共財的資產觀念卻背道而馳,公共財的觀念是意味著相關的國際機構大力地參與並採取最佳的路線來促進發展。更何況在沒有先對全球公共財觀念達成共識之前,協商的過程仍會因為策略的分歧而受到影響。

因此,目前我們正目睹著非政府組織的匯聚現象,它們都反對這種治理模式。這些相關行為者相互結盟,聯合起來凝聚他們的資本,期望建立新的論壇,例如於2012年3月14至17日在馬賽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另類水論壇 (FAME)。在這個論壇中,他們的訴求是針對世界水資源協會中公私利益勾結的現象,這個協會中許多的成員事實上是來自法國的三大自來水與水淨化公司。因此,透過這種公私部門合作模式的推廣,世界水資源論壇就成為這些成員在國際層次上維護自己公司利益的工具。而世界另類水論壇就是否定了這種「會員制」的性質,它同樣對這個模式的功效提出質疑,並且強調這個模式於十多年來在非洲與拉丁美洲所遭遇的挫敗。

參考資料

Cox Robert W. (Éd.), The New Realism: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ism and World Ord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7.
Gabas Jean-Jacques, Hugon Philippe, « Les biens publics mondiaux et la coopération internationale », L’Économie politique, 12 (4), 2001, pp.19-31.
Hugon Philippe, « Vers une nouvelle forme de gouvernance de l’eau en Afrique et en Amérique latine », Revue Internationale et Stratégique, 66 (2), 2007, pp.65-78.
Rosenau James, Turbulence in World Politics : a Theory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Schneier-Madanes Graciela (Éd.), L’Eau mondialisée, Paris, La Découverte, 2010.
Smouts Marie-Claude, « La coopération internationale : de la coexistence à la gouvernance mondiale » in : Smouts Marie-Claude (Éd.), Les Nouvell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1998, pp. 13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