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51 – 官方獨佔外交之解密

PAC 51 – 官方獨佔外交之解密 美國士兵曼寧出席軍事法庭,2011年12月16日

Josepha Laroche

翻譯 邱崇軒

Passage au crible n°51

Bradley ManningSource: Wikipedia

2011年12月16日,美國士兵布萊德利‧曼寧出席位於馬里蘭州米德堡 (Fort Meade) 的軍事法庭。他被懷疑曾於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間,提供維基解密(WikiLeaks)有關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美軍資料。他可能還下載並轉發了26萬件國務院發送的外交電報。這些文件牽涉了眾多國家以及政治和軍事人物。這個間諜罪嫌疑人因而被指控犯了「與敵人勾結」、「散佈軍事情報」、「於網路刊載信息並了解到這些訊息將可被敵人利用」以及「詐欺和違反軍人紀律」。

布萊德利‧曼寧現年23歲, 自2010年七月以來即被關在牢裡,他的行為引起廣大媒體報導並獲得美國人民的支持,尤其是和平運動團體。他的辯護律師於一開始即譴責法院的立場偏頗,並要求更換審理該案的軍事檢察官,但未被理睬。初步聽證會將為期5天。庭訊期間,關鍵不在於決定這位士兵是否有罪,法庭僅將審查所有針對他的控訴。而且調查人員僅會宣布是否軍事法庭將介入這個案件。無論如何,審判要等到2012年春天才會舉行。然而,這名年輕的被告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創立於2006年12月,維基解密被認為是這些洩漏消息的受益者,因而間接成為整起事件的重要份子。自成立以來,維基解密以匿名、無法辨識的方式,經過安全處理後揭露了有關政治、社會、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各種機密資訊。維基解密希望能藉此增進全球資料的透明性。其創辦人朱利安‧亞桑傑 (Julian Assange) 指出,維基解密網絡所接收的資料,經過分析、評論和補充後將「受到全球維基社群裡的編輯、校稿者和改正者的共同檢視」;維基解密的長遠目標則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情蒐機構」。這項計畫一旦吸收了布萊德利‧曼寧的專業知識─他原是伊拉克戰爭的情報分析人員─,在美國政府眼裡,純粹只是一場陰謀。

理論框架

我們必須提到兩項重要的理論:

一、重新審視國家基礎之神聖/世俗二元劃分

如同德國社會學家依里亞斯(Norbert Elias)所描述,國家權力是建立在獨佔法則之上,換句話說,國家權力的建立乃是依據排除原則。然而,曼寧和維基解密網站卻正面挑戰國曼寧和維基解密網站卻正面挑戰國家的外交獨佔權,違反了國家機構的禁忌。在如此情況下,我們也就不必訝異於眾多國家和政府領導人所發出的不滿聲浪和譴責,甚至決定追問刑責。

二、違反保密法

國與國之間的對話與談判,若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密,將沒有進展的空間。事實上,外交工作所展示的和它所隱瞞的一樣多。幾個世紀以來,不曉得隱藏了多少公共機構人員間的通訊以及他們所收到來自最上級長官的指令。此外,無論是單純或較為機密的信件,所有文件都被自動加密,密碼系統甚至非常複雜。因此,保密法是一種政治的技巧和作法,使得資訊保有其價值,因為若資訊是公開可得的,它不必然能有同樣的價值。正因為被禁止,這些資料才更加可貴;正因為被禁止,才能保持國家的獨佔權力和神聖性。如此一來,秘密應該被視為一種專屬於王道(國家)的權力,保密者享有特權和特殊待遇,而因此擁有崇高的地位。換句話說,當曼寧把國家機密文件揭露於全球世人時,他也破壞了這個維持數百年的外交機制。

案例分析

三個世紀以來,世界政治是由主權國家體系所組成,而國家以上不存在任何更高權威的主管。三個世紀以來,國家以戰爭或外交手段解決各類爭端。但隨著冷戰結束,我們目睹了世界權力的重新分配,運行至今的國際階級秩序可說被全然推翻。自此,國家不再是最主要的行為者,因為過去代表國際秩序的國家聯盟體系也同時衰弱。而布萊德利‧曼寧/維基解密之案例在這方面看來是有象徵性的,因為這起案子表明了由國家構成的世界現在正遭受非國家行為者的挑戰,且它們組成一個多中心且複雜的體系。這些「無主權行為者 (sovereignty-free actors)」(Rosenau),型態多元且自主性強,而經常處在互相競爭的狀態。總之,這些潛在的行為者似乎有能力從世界權力的重新分配中獲得益處。

在此一背景下,我們也觀察到資訊全球化和數位革命不僅改變全球出版業的編輯和經濟模式,更徹底顛覆了國家的結構。事實上,領土、主權、國家權力和外交獨佔等古典國家概念,現在已退讓一步給新興起的超政府和跨國團體。從今爾後,國家行動時必須考量到所有的非政府行為者,就算它們時有顛覆本質,如記者、組織協會、由社群網站而來的非正式團體,甚至是如曼寧一般的有能力的個人(skillful individuals),以民主、自由、網路公民權之名,或者僅僅為了證明一個超級電腦強人的實力,透過網路來推廣他們的訴求,且無懼於國家的嚴密監控。

參考資料

Elias Norbert, La Dynamique de l’Occident, trad., Paris, 1975.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blog/2010/dec/03/julian-assange-wikileaks
http://www.wikileaks.ch/
http://www.cbsnews.com/8301-504803_162-20029950-10391709.html?tag=contentMain;contentBody
Rosenau James N., Turbulence in World Politics: a Theory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Simmel Georg, Secret et sociétés secrètes, [1908], trad., Paris, Circé, 1991.
Strayer Joseph, Les Origines médiévales de l’État moderne, trad., Paris, Payot,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