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品 > Passage au crible (chinois TR) > PAC 17 – 追求兩性平權的全球化

PAC 17 – 追求兩性平權的全球化 反歧視女性公約三十週年

Armelle Le Bras-Chopard

翻譯 陳宗胤

Passage au crible n°17

距今三十年前的 1980 年 3 月 1 日,反女性歧視公約(CEDAW)被各國所簽署,此份公約在 1979 年 12 月 18 日被聯合國大會所通過。雖然此份公約被 95%的聯合國會員國所簽署,但它並 沒有被所有的國家批准,而有些國家由於某些國際法的傳統規範而對其內容有所保留。此份文 件後來由 1999 年 12 月 6 日的一項附加議定書補充,該議定書於 2002 年生效,希望讓此公約 更具強制性。

歷史回顧
理論框架
案例分析
參考資料

歷史回顧

在19世紀末期,女性便以跨國方式聚集起來,大力鼓吹通過一項保障性別平權的國際條 約。在這樣的壓力下,聯合國在1946年成立了一個政府間的委員會,稱做「婦女狀況」。這個 組織主要的目的是要編寫國際法規,隨後便制定出反歧視女性公約以進行制度化。

此項公約是為了消除兩性的差距,對抗所有歧視女性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目的 是在重建男女之間在各個領域中的平等—公民、文化、經濟、社會、政治—透過國家立法來實 現。

後來成立了一個23名民間專家所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監督此公約的執行。它每年都提交 一份報告給聯合國大會,每四年審查一次國家的各種作為。隨後,它會與國家進行會談,並邀 請聯合國在內的專門機構參與。最後,它會對該次評比做出結論,並提出建議與方案。然而, 此委員會並無法直接糾正國家對於這些建議的違反行為。所以在後來的附加議定書中,便加入 了一項控管的程序,也就是個人或團體遞交訴狀的可能性。

理論框架

一、 人權。此份公約首次承認歧視女性等同於違反人權。先前引用的國際法範例,也就 是聯合國憲章以及人權宣言,都過於受限和籠統。反女性歧視公約所倡導不只是性別的平等, 更追求女性自行決定是否重新成為生產力。但是,若這個公約所要的一開始是平等正義,它所 帶來的進步將會對更深層的人性面有著正面影響。

二、發展。此份公約針對的層面包括民主的、經濟的和社會的,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建 立在聯合國發展計劃(PNUD,Programme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 Développement)中的人類發 展指標(IDH,Indice de Développement Humain)上。女性的自治—尤其是伴隨著教育方面—代表 著減少貧窮的必須條件,也成為公共發展援助 (APD,Aide Publique au Développement)的首要 目標。一個有效的職業平等—在北方國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也提供了一個量化成長與現代化程度的指標。民主也是一項關鍵,因為女性參與決策也是一種發展指標,或稱做授予權力 (Empowerment)。如此,這樣一個不可或缺的社會融合過程可以讓執行層級從國家轉移到地方 組織,使兩性在共同價值與目標上的整合更為容易

案例分析

與其它有關人權的國際條約,例如兒童權利公約不同的是,反歧視女性公約雖然獲得了 幾乎所有國家的簽署—除了索馬利亞、蘇丹和伊朗以外—在於執行上還是經常遭遇困難。舉例 來說,由於基督教徒的反對—針對人工生殖權利的敵意—美國就沒有批准此公約。至於其它國 家,他們采取保留以限制某些條文的實質運作,避免那些具有強制力的條款加諸國家法律之 上。如此,馬來西亞就認為某些條款違背了回教原則,而阿爾及利亞則認為侵害了主權。同樣 的,第 15 條—有關男女在法律前平等,以及通行自由上—在尼日就只有單身女性享有此權利。 但最具爭議的部分則是婚姻及家庭的部分—親權、財產權和最低結婚年齡—在這部分有半數的 國家采取保留,尤其是中東與北非國家為了伊斯蘭教的規定而保留。最後,即使附加議定書比 公約本身更具強制力,對於簽署國來說,議定書仍然是可有可無的。然而,議定書仍代表著某 種程度的進步,代表著法律條文成為實際執行政策的一個進程。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中,委員會 的成員便可以在墨西哥對於在華雷斯城的女性綁架及謀殺進行調查;在這個區域中,施加於女 性的暴力一直存在著。

整體來說,此公約被女性團體所引用,來對政府施加壓力,以尋求在該國中女性地位的 改善。在這個情況下,幾內亞—1982 年批准公約—在 2006 年投票通過一項強力的法律,對於 性侵害的犯人處以監禁。同樣的,埃及積極推動提升女性識字率的政策,以降低在 1986 到 1996 年間百分之十一的文盲率。

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反歧視女性公約建立了一個具指標意義的工具,用來在國際層級 上改善女性地位,即使兩性平權的全球化仍然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名詞。今天,非政府間國際組 織以及各種相關活動都在對抗舊時代的觀念;下一個階段將要修正這些觀念並倡導男女平等的 文化,簡言之,對公民社會的組成進行深度的調整。

參考資料

Falquet Jules, De Gré ou de force. Les femmes dans la mondialisation, Paris, La Dispute, 2008.
Helena Hirata, « Femmes et mondialisation » in : Margaret Maruani (Éd.),Femmes, genre et société, l’état des savoirs, Paris, La Découverte, 2005.
Sénac-Slawinski Réjane, L’Ordre sexué. La perception des inégalités femmes-hommes, Paris, PUF, 2007.
Women Watch, site de l’ONU : http://www.un.org/womenwatch/